“干净整洁的村道,错落有致的房舍,明光铮亮的街灯,焕然一新的村容”,未来三年,北京市密云区农村环境将大变样儿。据了解,密云将2017年至2019年确定为农村环境建设年,利用三年的时间,坚持高标准建设、精细化管理,大力推进农村环境建设,全面提升农村环境整体水平,实现“三起来”,即:街巷畅起来、村庄亮起来、环境美起来。
街巷畅起来,农民外出更便捷
如果说整体环境是一个村庄的“面子”,那么街巷小道则是它的“里子”。如何让一个村庄既有让人向往的面儿,又有令人品读的里儿?密云将合理规划、综合整治村庄道路,让街巷畅起来,农民外出更便捷。
规划先行,谋定后动。“密云通过实施农村街坊路修缮改造,优化农村路网,开展重点道路新改建项目和农村道路大修、旧桥改造等工程,保证农村道路畅通无阻。”密云区农委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。
路修通了,管护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密云将坚持拆违在先,彻底拆除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,彻底清理乱堆乱放。坚持管理与建设并重,通过建立后续长效管护与监督机制,使常年破损的街坊路面有人修、村庄街道两侧堆放的杂物有人清、违法建设和私搭乱建现象有人管,切实解决影响农民出行的一系列问题。
此外,各家各户排出的污水,也是造成道路坑洼不平、影响环境的大问题。为了保证老百姓家门口干净整洁,密云将水源保护区内村庄,民俗旅游村,人口密集、污水排放量大的村及镇政府所在地村庄纳入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计划。2017年60个以上的村污水治理和安全饮水改造,2018年全部完成。重点实施一级保护区内污水收集、处理、回用设施改造提升,确保污水收集率、处理率、达标率、中水回用率达到100%。
村庄亮起来,农民出行更安全
每当夜幕降临,一盏盏路灯把村庄照得透彻明亮。茶余饭后,村民们或围聚于明亮的街灯下拉家常,或欢聚在宽敞的广场里跳跳舞,或哄着孩子在小公园里嬉戏玩耍......在密云的广大农村,这番平日里追求的美好生活即将变成现实。
一到夜晚,相对于城市大街小巷灯火辉煌,农村道路往往是漆黑一片。密云农村地区,受村域面积大、村民居住较为分散等因素制约,现有路灯数量有限且距离远,黑暗处不光美景不复存在,就连地区安全也成了奢望。农民外出,大多靠步行或骑摩托车、电动车、自行车,机动车也在增多,许多乡村道路早已变成人车混行的交通要道。没有路灯,不仅出行不便,还容易引发交通事故,路灯就是农民的生活必需品。
“密云将农村照明工程作为破解安全隐患的主要抓手,不断完善村内主要道路和街巷的照明设施,满足农民日常出行需求。”据密云区农委相关负责人介绍,在确保全区已有2.5万盏农村路灯正常照明的同时,计划新装太阳能路灯及LED灯1万盏以上,真正实现村庄亮起来,使农民出行更安全。
LED路灯,户外照明,点亮农村生活。密云区在为农民置办生活“必需品”的同时,还对“煤改电”村庄、重点民俗旅游村、搬迁村等,结合实际,适度超前,预留发展空间,实施农村电网改造升级,提升供电能力和保障水平。
环境美起来,农民生活更舒心
建设美丽家园,是人们共同的向往。
密云开展村庄绿化美化,充分利用农村“四旁”,尤其是村庄裸露空地开展绿化美化,努力使道路两侧有花有草、绿树成荫;以镇中心区和重点景区周边,主要交通沿线村庄,以及民俗村等为重点,对100个以上的村庄外立面按灰白色调进行美化,统一粉刷外立面,统一门头牌匾,统一标识,统一绿化美化,坚持整体色调、风格与自然环境想和谐;同时,将根据每个村庄的基础条件、地理位置、资源禀赋以及群众的需求等因素,坚持因地制宜、因村而异,一村一规划、一景一设计,形成环境整洁、特色鲜明的农村面貌。
环境美起来,先把垃圾收起来。密云区将推进农村垃圾源头分类减量,积极推行农村生活垃圾“户分类”的分类模式,引导农民自觉主动参与;同时,各镇通过建设一座农村生活垃圾机械化分选场,合理安排1-2处建筑垃圾无害化填埋场,全面推行农村垃圾分类,健全垃圾收集、运输、处理机制,并鼓励建筑垃圾、无害生活垃圾就地无害处理。
为改变“家家点火、村村冒烟”的传统,密云区以新城周边、平原地区、民俗村为重点,有序推进“煤改清洁能源”工程,2017年将完成44个村、15000户改造;同时,继续推进农村地区“减煤换煤”,积极推广优质燃煤。以后,若是走进密云的农村就是“不见炊烟起、只闻饭菜香”了。
美好环境催生农民新的生活方式。垃圾桶越来越满了,煤烟污染越来越少了,带来的是村庄变得干净而整洁,改变的是“屋内现代化,屋外脏乱差”的现象,垃圾不再到处扔,污水不再随地流,村民环保意识提高,美丽乡村劲吹乡风文明。
通过一系列的努力,密云将建设成田园美、村庄美、生活美、人文美的美丽乡村,使农村成为广大农民群众和谐宜居的幸福家园、增收致富的就业田园、广大市民向往的休闲乐园,密云区农委相关负责人表示。(通讯员 姜永德)